年轻人为何热衷于“重新养自己”?
如果可以把自己“重养”,你会怎么做?
两年之前,我回到家乡自由职业,机缘巧合下,认识了一个在银行工作的女孩,她小我十岁,工作上很努力,生活则十分简朴。
我们偶尔会聊到原生家庭的问题,她常跟我抱怨父母重男轻女——尽管哥哥不学无术、成绩不好,但父母对其颇为宠溺。而她呢,即使成绩优异,工作认真,父母还是觉得她没什么价值,时常挑刺,且经常找她要钱,补贴给哥哥用。说了一阵后,她越来越生气,某天,她很认真地对我说:“以后有钱了,我一定要重新养自己一遍。”
这句话放在十年前的语境里,大概没人会知道是什么意思。但现在,新一代的年轻人很显然对自己的原生家庭和生活情况有了更多的自觉。他们觉得与其忍耐,不如尝试一个解决之道,于是他们开始在社交网络上发出一个口号——“重新养自己一遍。”
那么,为何如今的年轻人如此热衷于此道呢?
1.从物质和精神上,弥补童年缺憾
回望儿时的生活,我时常想起某一年的冬天,我在小卖铺看到了一个巧克力蘸酱杯,当时很想吃,但爷爷奶奶说很贵,一直不给我买。后来长大了,每次在超市看到这款产品,我都会拿一个,放进购物篮中。
对于很多人而言,童年的生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缺憾的。比如从未坐过的旋转木马,比如没有吃到口的草莓蛋糕,甚至是想买没有买的漫画书等等。
待我们长大后,经济独立,终于有了弥补物质缺憾的可能,这个时候,用自己大人的身份去奖励和安慰那个幼年时的自己,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疗愈呢?
当然,比起物质上的匮乏,精神上的问题其实更严重。很多人在童年时期并未受到足够的呵护。并且,代际差异带来的世界观,使大部分的父母都很难站在子女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前小时候常听说什么“棍棒下面出孝子”之类的,现在想来,这种家庭内部的暴力对人的精神戕害很大。
如今,我们终于从闭塞时代走到了信息发达的时代,在这样的条件下,很容易发现当初父母的教育方式对自己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伤害,甚至使自己养成了一些不好的性格问题。
然而,小时候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创伤已经造成。是带着这种伤痛感负重前行?还是换一种方式解决问题呢?年轻人们想到的最优解便是“重新养自己”。
想怎么养就怎么养,从物质到心灵,全面地给自己以弥补,用这种方式来使自己站起来,重新拥抱那个躲在童年角落哭泣的小孩。
2. 重新养自己一遍,夺回生活的主导权
之前网上流行一个概念叫“江浙沪独生女”,意思是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父母从物质层面和心理层面都更宠女儿,给她们足够的包容度。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比如我出生的中部省会,即使是独生女,待遇也很一般。
很多人留言说想成为“江浙沪独生女”,不仅仅是希望能够拥有更柔软的童年,大概也希望自己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养出一种舒缓平和的心灵状态。
很多时候,我们性格不好,面对挫折容易自暴自弃,其实是因为小时候得到的安全感不足。 我们越是在社会中摸爬滚打,越会发现童年带来的影响巨大,童年塑造了我们,使我们养成了一些行为习惯,又或者不良的心理模式。
在如今的这个年代,很多年轻人有了机会离开父母到大城市生活。生活环境的改变,也会让我们发现自己的生活其实拥有更多的可能性——我们不必再听从父母的规训,我们可以主导自己的生活。
当我们成为自己的“父母”,我们便对生活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穿什么、吃什么、做什么,不会再有人耳提面命地说这个不对,那个有错。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觉得说得颇有道理,他说:“当你意识到生命只有一次的时候,第二次生命就开始了。”我觉得年轻人有重新养自己的理念是一件好事,是社会的进步。
从此,我们不必再困于难受的童年回忆中,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双手与努力去拥抱一种更新的生活。如此,便能将过去那个受伤的自己紧紧拥入怀中,给自己以全然的新生。这一次,你想要的,你都可以拥有,所有的决定,也可以由你自己来做,你可以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责任编辑:舟自横 onewenti@wufazhuce.com
征稿信息见@ONE一个工作室 置顶微博。编辑部官方微信:oneapp2020。定期发布问答收集,赠送书籍和周边礼物,欢迎读者添加。
回答者
兔草 @兔草啊吐槽
退役文案,杂耍写手。
|
相关推荐
问答 |
相亲这件事,为什么会被大多数人排斥?
|
问答 |
排斥AI的人,是在担心什么?
|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