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这件事,为什么会被大多数人排斥?
相亲这件事,为什么会被大多数人排斥?
多数人并不排斥爱情,但是多数人排斥KPI,而相亲这件事,就是把爱情KPI化的表现。
一个对爱情有向往的年轻人,如果经历过相亲,大概率他会很厌恶那种感觉。
当我们在谈论相亲的时候,实际上我们谈论的是门当户对。你今年多少岁了?你什么学历?做什么工作的?年收入多少?身体有没有疾病?你爸妈是做什么的?几个兄弟姐妹?有没有房车?你们家能拿出多少彩礼?
一旦进入了相亲市场,就意味着你成为了一个待价而沽的对象,你被迫卷进各种评比之中。
这种感觉就像什么呢?就像你在挑手机的时候,屏幕多大、多少刷新率、电池多少毫安、充电多少瓦、几个摄像头、售价多少,全部标得清清楚楚,你可以在不同款式之间随意挑选。
只不过,被标价和挑选的对象变成了你。
而且,所有的参与者,都可以点评你,甚至歧视你。
“你这学历才大专啊?”
“怎么30岁了才这么点存款?”
“你这工作不稳定啊?我只要体制内的。”
相亲市场也是很卷的,如果你有幸到上海人民公园、广州天河公园这些地方的相亲角逛一逛,你会发现叔叔阿姨们手里拿着的儿女的那份“简历”,上面所写的条件都不差。
男生,年收入20万以下的,少见。
女生,年龄25岁以上的,少见。
不是那些人不相亲,而是“条件一般”的,他们爸妈不好意思把“简历”在众人面前挂出来。
人被数字化、物化、作对比,这是年轻人们讨厌相亲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爱情的KPI,除了可量化、可对比之外,相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只重视目标,不重视过程,而且目标要追赶,必须要快。
快到什么程度,在男女双方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已经在谈论这些问题了:
“婚礼你打算怎么办?”
“你婚后能每月上交工资卡吗?”
“你打算以后要几个小孩?”
作为一个被强行拖拽着成长的年轻人,他的感受是什么呢?
“上交工资卡?我这辈子都没怎么为自己花过钱,怎么突然就要为别人花钱了?”
“小孩?什么小孩?我自己还是个小孩呢?”
相亲,就是年轻人成长进程的撕裂者。刚学会自立,还没学会好好爱自己,就被迫扛起了家庭责任,刚懂得爱情,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爱与被爱,就被拽入和一个陌生人的利益清算。
参与相亲的人,只有少数一部分是真正抱着“相亲的心态”的。
什么叫做相亲的心态?
我无所谓谈恋爱,我不想要那些烦琐的步骤,我对爱情没有什么需求,我只希望快速进入人生的下一个步骤,结婚生子。对于伴侣,其实就是搭伙过日子,条件匹配就好,其他无所谓。
而实际上参与相亲的人,首先,有一大批,是被迫参加的。
也就是所谓为了“应付父母”而参加的。他们不想那么快结婚,要么想“先谋生,再谋爱”,要么还想体验恋爱的过程。
其次,往下的一批,他们虽然是主动参与相亲,但其实是带着对爱情的期待进入相亲市场的。
这类人往往已经到了适婚年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在恋爱中找到结婚对象。
比如说,谈的恋人没有结婚的打算、谈来谈去都不合适分手了、受了情伤之后一直没有再谈、因为心理上的卡点一直没有脱单成功,等等。
他们觉得,自己还没体验够恋爱的感觉,所以会把对恋爱的需求带到相亲里。
有人调侃说,相亲就是最难哄的女生和最不会哄人的男生凑一块。
其实这么说,也有统计学上的道理,因为有择偶优势的人,通常更大概率能在日常的渠道里找到匹配的对象,而不必依赖相亲这种赶在deadline之前冲KPI的方式。
而当一个人选择了冲KPI,又很重视体验感,矛盾就出现了,他在相亲市场一定寸步难行。
假设一个女生,在相亲的时候说她需要怎样的仪式感、怎样的约会频率以及每天打多少分钟的电话的时候,一旁的男嘉宾会作何感受?
一个真正抱着相亲心态的人,他会想,“我可不惯着你的臭毛病,我来相亲就是图省事儿的,能过过不过拉倒”。
所以其实相亲市场的生态,没有那么和谐,充斥了大量不是正经来相亲的人,就好像交友APP充斥了大量不是正经来交友的人一样。
那么此时换位思考,那个抱着恋爱心态来相亲的人,又是何种感受呢?
他会觉得这里的人都太现实、太冷漠、太油腻,都是奔着KPI来的,没有把我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
跟这样的人进入婚姻,可真算是爱情的坟墓了。
所以,他讨厌相亲。但是到了这个阶段,又不得不相亲。
责任编辑:梅不谈 onewenzhang@wufazhuce.com
征稿信息见@ONE一个工作室 置顶微博。编辑部官方微信:oneapp2020。定期发布问答收集,赠送书籍和周边礼物,欢迎读者添加。
回答者
宏桑
心理咨询师,微信公众号:宏桑
|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