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有来电恐惧症?


哦,阿飘问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有来电恐惧症?

程惠子答


在没有微信之前,打电话似乎并不是一件那么困难的事。虽说短信也是沟通的重要渠道,但毕竟一毛钱一条,且长度有限,在九宫格按来按去着实麻烦,所以往往都是一通电话解决问题。再往前追溯到座机时代,似乎更是如此。当下的年轻人彼时都还是家里的小孩,回忆童年,印象中好像并不存在电话恐惧症这回事,反倒很可能是家中接电话最积极的人:电话一响,即使他们知道这通电话大概与自己无关,也会第一个跑过去拿起来,大声地“喂”一句,问问那边找谁,然后拎着听筒大喊,妈妈,你的电话!

 

是吧?想想看那个时候的我们都不怎么害怕接电话——除非那通电话是班主任打来告状的——否则我们都挺乐意帮忙先接起来,甚至跟对面的人聊一两句。有时候,我们还会守在电话机旁,等待着那一通属于自己的电话终于叮叮作响,小到与伙伴确认学校的功课,大到与暗恋的人暧昧兜圈,莫不如此。

那时的电话是何其重要的沟通方式,谁会害怕接电话呢?

 

改变都是在长大后发生的。不知从何时起,电话变成了沟通的最后一道关。有事情的话,先发微信,事情若是复杂,再考虑发语音,能转文字就转文字,若是实在困难,再拿出耳机耐心听一听。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电话才会派上用场,故而电话一响,全身的神经都会紧张起来:到底又有什么大事需要打电话了?

是的,来电意味着急迫,甚至是迫在眉睫,更重要的是,电话一旦接起来,意味着这桩事将不得不去面对了——就算这件事本身只是一件小事,但通过电话的传递,也会即刻被放大为一件大事。因为它意味着当下的稳定状态被打破、被切断,一个他者的声音骤然闯入,有如一颗石子丢入一池静水当中,陡生波澜。

铃声一响,世界就变得不再平静了。

 

一个平静的自我世界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相当重要,我们需要在一个相对安稳的空间中安置内心的焦虑与纷乱。而空间中的一应事项都必须有相应的秩序,它们的有序运作,安抚着年轻人紧张的神经。一旦出现一星半点的差池,或者出现一个秩序外的他者,这座精神大厦就会摇摇欲坠,面临着倒塌的危机。长大后的世界是如此的高压,如此的不友好,让我们的精神脆弱不堪,让我们觉得,它总怀揣着摧毁我们的野心。这才是恐惧的根本所在。

 

时移世易。按照进化的规律,当环境生出尖刺,人们就想办法应对,于是我们才有了微信及各种聊天软件。所以,与其说是它们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不如说它们的发明是应运而生,我们太想要少听一些电话了。关闭声音,回到文字,至少让闯入者的姿态不那么直接,也留给年轻人一段可以掩耳盗铃的“已读不回”时间。虽然终将面对,但迟滞一点的回复,让我们能够调动情绪、重整心力去维护那一座的精神大厦,修一修墙,补一补砖,最终想办法将这件事塞入既有的秩序当中,慢慢消化。

如此现状,不得不令人再一次提及卡夫卡,那个将自己比作地洞中的鼹鼠,惶惶不可终日的男人,他怀揣着深切的忧虑坚壁清野,时刻担心门外会有脚步声响起。此情此景,着实可称作当代年轻人精神现状的写照。因为外界的危险而想要躲藏,又因为终日的躲藏而感到恐惧。鼠犹如此。

在环环相扣的压力下,恐惧不可避免,它是应激的前兆,也是我们趋利避害的本能。

责任编辑:讷讷 onewenti@wufazhuce.com

征稿信息见@ONE一个工作室 置顶微博。编辑部官方微信:oneapp2020。定期发布问答收集,赠送书籍和周边礼物,欢迎读者添加。

回答者


程惠子
程惠子  @谁人莺出云霄路
“为理想扮贞忠。”

相关推荐


问答
从“小确幸”到“丧文化”,年轻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问答
麻木的生活中,什么是你的“光”?
问答
成为“废物”,就可以逃避成长了吗?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微信打开

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