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真是道坎吗?


好奇地问

35岁真是道坎吗?

晨熙小太阳答


当生日吹熄的蜡烛从3开始起步,人生和二十多岁时相比,似乎有点不一样了。

而最大的不一样,是不管什么方面,人生都开始从1变为N。未来规划也好,当下的生活也好,许多事情的考虑,都从单一支点变为多支点。

二十来岁的时候我只需要卯足了劲朝着工作冲,就连周末都在专注提升自己,去图书馆、听讲座、或参加各类活动。那个时候不管是输入还是输出,好像我的人生只朝着这个单一目标冲,也足够充实而有意义。

可现在不行了。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的压力,随着年龄增长而来的精力下降,职场发展进入的瓶颈期,都越来越让我觉得,人需要在这动荡的环境中找到多个支点,才能更好更稳地走向未来。

一是外部支点。

我一个朋友的老公,曾经一路从知名车企的销冠升到店长,年纪轻轻就攒够了深圳的半套房的首付,却在去年年底被裁员后,只能开滴滴过渡。好在他有一个好老婆,可以在他收入锐减的这段时间,支撑起家庭的开支。而我另一个朋友,也是在接近35岁的时候,做到中层管理然后被裁员。他花了1年的时间,后面还是靠着朋友的内推,才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我以前觉得35岁危机是否在危言耸听,直到接近这个年龄段,才发现怎么我们变成了最容易被抛弃的那群人?也因此我才发现,那些工作之外的其他支点,是多么重要。家庭里两个人共同度过难关是一个支点,或者朋友之间的互相支持,也是另一个支点。人是具有社会性的,还是要构建出自己的关系网,才不至于在遇到危机时坠落。

二是内部支点。

到了三十来岁,我其实觉得爱好非常非常重要。和工作一样重要。如果是户外、阅读、冥想、打游戏这样的自我享受型爱好,那它会给予你非常大的精神享受和放松,让你始终保持良好而稳定的工作状态,甚至在心流之余,还给你的工作提供灵感,反哺到职业发展之中。而相反,如果没有爱好,那在三十多岁精力和身体机能都下降的时候,工作之外的时间,人特别容易被疲惫和麻木的惯性带着,陷入不停地刷手机或刷短视频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消耗人,还会扼杀创造力和行动力。而如果是写作、摄影、画画这样的输出型爱好,那在放松之余,它还有可能成为你人生的第二增长曲线,带来新的机遇。

所以,说回到35岁之后的人生规划,我其实就是在不断给自己的人生寻找更多支点。外部支点上,多和外部的世界产生链接,并且是深入的链接。比如交真心的朋友,选择1个感兴趣的组织深入了解和支持。内部支点上,我会呵护好自己的爱好和工作,给自己留出支撑他们成长的时间和金钱,让自己能在享受当下的同时,又对未来充满希望。

责任编辑:梅不谈 onewenti@wufazhuce.com

征稿信息见微博@ONE一个工作室 小红书@ONE一个编辑部 置顶内容。

回答者


晨熙小太阳
晨熙小太阳  
公众号:写个东西。隐居山林的写作者

相关推荐


问答
为什么人很难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问答
工作中,你遇见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微信打开

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