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超越原生家庭,活成父母之外的样子?


朽木露琪亚问

如何超越原生家庭,活成父母之外的样子?

简单心理答


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这可能是个永恒的问题:父母可能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我们根本意识不到”的影响?我们有没有可能超越他们的影响?

 

1、依恋

 

想象一下你是一名婴儿,生活在遥远的远古时期,身边时刻隐藏着种种致命危险。这时,如果你想保证自己安全的活下来,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是抱紧爸妈,寸步不离。

这样,你就会因为有人保护而活下来,从而获得安全感。也许你之后不再需要父母的保护,但你依然会不断寻找这种“安全感”。于是,为了生存繁衍的需要,人体形成了一套依恋行为系统。

这套系统影响着我们一生。这种“代际遗传性”,造就了你和父母无法避免的相似性。


2、影响

 

如果你的父母总能针对你的表现给出合适的反馈,你便更可能形成“安全型依恋”,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情感也会得到很好的反馈。所以你在生活中,也更愿意坦露自己的情感,自如地去表达感受,慢慢地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行为规则。

如果你父母很粗暴,他们的沟通方式让你觉得:“我妈妈不懂我,她无视我的情绪,让我更生气和难过”,你就很可能形成“回避型依赖”,开始压抑、忽略自己内心的感受。渐渐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情感。

当我们长大,依恋模式已经内化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在意识上很难感觉到它的存在。


近期一些研究发现,依恋模式会对我们当下的事业、家庭产生间接影响。


a. 工作中的依恋

在父母影响下、形成安全型依恋的人,会更加信任领导和同事,看事情总喜欢看积极的方面,对自己的期待也总是更加乐观。一旦在工作中遇到苦难,安全型依恋的人会更加倾向于寻求帮助。

被父母影响形成回避型依恋的人,则更有可选择自己死扛。

 

b. 婚恋依恋

对于婚恋关系能不能用依恋理论来解释依然存在争议,当它满足一些条件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把自己和伴侣的关系理解成为一段依恋关系。在一段婚恋关系中,不同依恋类型的人会有不同的偏好。


3、我们有没有可能超越父母的影响?

 

我们是可以超越父母的影响的。

研究结果表明,要想不被父母影响彻底定型,关键在于我们对于这种影响——也就是成长过程的体验抱有何种姿态。

那么成长中都有哪些姿态呢?


a. 嵌入式的姿态

嵌入式的姿态,指当我们身处某种体验中,我们会沉浸其中,简单地接受自己意识到的、感受到的和相信的东西。就像完全投入地去看一场电影,沉浸式地去听一场音乐会。一些情况下这样的姿态没有任何问题,但当它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时就会带来麻烦。


b. 心智化的姿态

心智化的姿态,指的是我们可以根据潜在的心理状态,来解读或者解释他人的行为和体验。例如你的朋友经常为未来而感到焦虑,而最近你一看到她焦虑的样子,一听到她的抱怨就非常烦她,希望她赶紧从自己眼前消失。

不过一位有心智化能力的人会于自己的这份“厌恶”产生好奇:我的这种“厌恶”有没有问题?慢慢的他会察觉到,他之所以厌恶这位朋友,是因为朋友的焦虑感唤醒了他自己对未来的焦虑,而这份焦虑才是他真正想要远离的。

心智化的能力,不仅指我们如何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情绪,也包括我们如何去深刻地理解他人的情绪。锻炼这种能力往往需要一段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c. 觉察的姿态

觉察的姿态,这种姿态,能够完全不加评判和预期地沉浸在当下,能够完全地接纳当下的所有体验,但也会保持高度理性,觉察到每一种体验背后的真实原因。通常我们可以采用冥想的方式来提升对于日常生活的觉察。

 

好啦,关于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我们今天就差不多讲到这里。

父母对我们的影响,已经是一个引发了很多讨论的话题,我们都不可避免的会被自己的早期经历所塑造,但当我们成年之后,决定我们生活方式的不完全是依恋经历,而是我们对于这些经历的理解和认识。

所以呀,即使我们已经被“被动地”塑造成了一个样子,但成年的我们仍然拥有改变的方式。

永远不要拒绝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的可能性啊。

责任编辑:舟自横 onewenti@wufazhuce.com

征稿信息见@ONE一个工作室 置顶微博。

回答者


简单心理
简单心理  
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心理服务及内容。

相关推荐


问答
“借吃消愁”是怎么回事?
问答
一个词典|你是如何理解「成熟」的?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微信打开

微信打开